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 从农业大县昂首迈进农业强县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要求要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的重要指示,去年12月20日,中共睢宁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加快实现提升全面小康、建设美丽睢宁奋斗目标。
睢宁《意见》在全市率先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意见》有何特点,目标有哪些,推动机制有哪些等,将进行深度解读 全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乡村睢宁样板 睢宁《意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科学、依法、规范、公正、创新为导向,以黄河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系统性思维集成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乡村睢宁样板,争当全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的改革试验区。
《意见》明确抢抓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在先试先行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强镇强村计划,用足用活相关政策杠杆,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县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更加健全,乡风文明程度和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全面小康标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初步实现。
镇当县建村镇一体 全力打造宜居美好家园 睢宁县将始终坚持镇当县建、村镇一体发展理念,抢抓成为全国城镇改革发展联系点机遇,持续实施镇村改造提升计划,全面加快城乡融合化、一体化发展 《意见》明确将科学完善城乡规划,持续优化镇村发展格局。
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要求,结合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文件、市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目标和睢宁实际,认真分析各镇(街道)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科学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功能规划和产业规划。
进一步优化农村新型社区布局,做到功能先行、产业同步,切实用科学规划引领护航乡村振兴工程 深化土地制度综合改革,全力拓展城乡发展空间以创建全省建设用地减量化试点县、省土地执法模范县、省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进步县为目标,以土地制度综合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黄河故道流域适度规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工矿废弃地整理等工作,力争全县每年新增耕地1万亩以上。
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借鉴高党模式双沟模式经验成果,坚持高起点、高品位和适度超前的标准,因地制宜推进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到2020年,全面完成100个新型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任务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对农村新型社区功能内涵进一步优化提升,重点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就业增收、农村精神文化丰富、居民文明素养提升等工作。
按照土地集约化、居住集中化、服务均等化、管理社区化的建设标准,加大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力度,全面开展50个特色田园村落升级改造工作,重点推动张圩社区开展市级城镇新型社区创建,王林社区、黄圩社区等8个社区进行县级城镇新型社区建设,到2020年,全部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真正让睢宁乡村成为农民群众幸福的新家园、城市居民向往的栖息地。
大力推动特色镇和中心镇创建,不断增强镇域集聚度聚焦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加快完善基层基础设施配套以市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为统揽,对照省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不断深化公共交通、区域供水等六个城乡一体化内涵,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县镇村全覆盖。
深入推进美丽睢宁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并重,积极走出一条具有睢宁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协同提档升级,深入开展厕所革命,镇区和行政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加快实现乡村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全覆盖。
主动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着力推动通道沿线防护林带建设,积极推进百村万树进校园、进工厂、进社区、进庭院,在2018年种植500万株树木的基础上,2019年和2020年每年至少再种植150万株,确保十三五末累计种植树木不低于1400万株,全力构建完善的乡村绿化与林业产业体系,让生态福祉平铺在17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意见》明确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引领,用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积极构建1184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构建县镇农业公司+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的1184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打造集农业金融、生产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冷链物流、农技培训于一体的农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进一步做好古黄河本土品牌农产品的设计包装和营销策划工作,不断增强睢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改造生产加工设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继续打造一批具有睢宁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到2020年全县三品产品产量占比达55%以上,推动全县农业由数量优势转化为产业市场优势。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水平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每年实施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每年完成旱改水1万亩以上。
大力发展蓄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和三新技术运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武装传统农业,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科学推广稻瓜轮作、稻菜轮作、稻渔共作等高效模式,各镇每年建成1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新增高效农业面积不低于1万亩,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建成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整建制推进县。
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构建多元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区域与整体、条线与板块、精品与规模相结合原则,整体推进示范带、示范园区、示范点建设,集聚打造一批先进典型和样板工程,示范引领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加速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黄河故道房湾片区国家级农业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度假区三区合一建设,规划建设下邳古城遗址公园,培育创意农产品、创意农田景观、创意饮食、创意民宿等,打造一批主题创意农业园、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村庄、乡村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路线,让睢宁成为区域性生态休闲旅游首选地。
大力复制推广沙集模式,放大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效应,加快做大做强沙集、凌城、高作、李集、邱集等5大电商片区和8大电商创业园围绕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新企业,招引一批电商运营商、服务商、跨境电商配套企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扎实推进农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强化县镇两级融资平台建设,为乡村振兴工程提供坚实保障鼓励各金融机构以乡村振兴为重点,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推动金融、保险等资源更多向乡村振兴工程倾斜。
来源: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