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首页 新闻 卜吴:村民“心貌”造就村庄“新貌”(卜筑百度百科)

卜吴:村民“心貌”造就村庄“新貌”(卜筑百度百科)

卜吴:村民“心貌”造就村庄“新貌” 卜吴村境内睢北河上的惟一一座桥 村中百年以上的老井 庄学兵 摄 从王集镇镇区沿泗八路一路向北,行驶至约5公里处,路西侧就是我们再探故黄河之行的第…

卜吴:村民“心貌”造就村庄“新貌” 卜吴村境内睢北河上的惟一一座桥 村中百年以上的老井 庄学兵 摄 从王集镇镇区沿泗八路一路向北,行驶至约5公里处,路西侧就是我们再探故黄河之行的第十一站卜吴村。

卜吴村距离故黄河约1.5公里,整个村庄背靠的就是古老的黄河大堰借助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契机,该村正在谱写着新的篇章 1.堰上堰下话卜吴 卜吴村由卜马和吴马两个自然庄组成,原名叫张楼村,至于村庄起于何时无从考究,但村后保存较为完整的老黄河大堰和百年以上的老井却无时不在诉说着该村庄的悠久历史。

在村庄内沿着一条巷道由南向北走,步步上升,让成排的庄体呈阶梯状分布,而最北边的一排房屋就紧挨着大堰随行的村委会主任、现年52岁的胡昌武告诉我们,自他记事起,村后的老黄河大堰就至少有3米多高,爬大堰如同爬山一样。

而且,听老辈人说,这大堰还是秦始皇时筑起来的后来随着开荒、取土等,老大堰也逐渐地变矮、变小,有个别地方已经消失 卜马庄,是因庄内有一条通往黄河大堰的马路,马路两边居住的多为卜姓家族,因而人们就习惯性地称此庄为卜马庄;吴马庄则是因为庄内通往黄河大堰的这条马路边,居民多为吴姓家族而得名。

小时候,大堰上有果园,有桃树,有杏树,堰北还有不少的野生动物,风景也不错,我们都爱到这里玩胡昌武说,虽然景色不错,但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却是困苦不堪,故黄河中泓没开挖前就是一条地上河,堰北都是大面积的滩涂地,汛期时雨水稍大一些,这里就成灾,庄稼靠天收,直到黄河治理后才得以改善。

2.村里村外谈变迁 多年以来,由于卜吴村庄体大、姓氏多,各姓家族观念比较强,思想难以统一,村里做起事情来比较困难,以致该村给外界留下贫困落后、不稳定的印象去年村换届选举,一直在外经商的村民陈丙高毅然回村参选,并成功当选。

陈丙高说,回村当村干部,为的就是真心实意想为村民们办些实事,想着能带领村里人早日致富回村后,我家每年至少要少赚20多万元,但是我不后悔! 村部北面外墙上,书写着全力创建和谐、稳定、奋进向上的卜吴村一行大字。

陈丙高说,这行标语既是村里发展的目标,更是自己为之奋进的人生追求在睢北河南岸,该村共有约800亩的耕地,而村内通往河南岸地块的也只有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土路,群众来往收种庄稼非常不便,且意见非常大调整后的新两委班子上岗后,除了加强政务、财务公开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多方筹资,修铺成了通往睢北河南岸地块的5米宽、200多米长的砂石路,解决了村民收种通行难的问题。

对此,村民们拍手叫好 在陈丙高和新班子的带领与影响下,在外经商的村民房磊、吴友松在今年春节时也分别捐款5000元,用于救助村里的贫困户、困难老党员目前,村里民风正在日趋好转,村民挣钱的路子也越来越多过去,我们这里到处都是闲人,现在大家都一心想着怎么挣钱,闹事的也没了。

胡昌武感慨地说 3.综合开发助发展 故黄河流经卜吴村全长约2公里,留给该村的是约3000亩的老淤土地,而且经过几次治理,这片原本的滩涂地逐渐变成良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胡昌武介绍,今年,这里小麦的亩产量高的达到了700多公斤。

据介绍,这次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县委、县政府将在此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工程计划:打机井18眼,道路铺设近6000米,建桥涵洞20多处,该工程即将动工项目完成后,该地可实现涝能排、旱能灌,田成方;道路两横六纵,加上道路绿化,不仅全面打开了卜吴村的对外交通,也让美景处处显现。

据了解,卜吴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建设地点在宋南村,目前村庄测量、评估已经完成村庄整体搬迁后,该村可节约集约出土地近千亩明年你们再来,我们这里绝对有看头!陈丙高充满信心地说 张静 实习记者 杨朦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睢宁论坛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snlt.cn/63156.html
广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睢宁新闻网

新闻来源:睢宁融媒体中心,睢宁新闻网资源。记录美好生活记录美好爱。爱睢宁爱家乡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snlt88@88.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