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教育回眸睢宁官山中学:立足“乡愁”,为农村孩子创新思维培植“沃土” 【编前语】 随着农村家庭从四面八方涌进县城购房定居,城区入学一位难求,城市教育资源四面楚歌面对新的一轮农村包围城市,面对县城的教育虹吸效应,一所农村学校的出路何在?。
2015年前后,睢宁县官山中学只剩300多名学生,四层教学楼空了两层睢宁县官山中学校长彭跃龙说,学生都到城里去了,家长走了,村子也空了 没有名特优教师,没有优质生源,一所农村学校的特色何在,农村学生的内生动力如何激发,如何让学生了解家乡、铭记乡愁、厚植家国情怀?彭跃龙立足农村学校现实,用好目前的老师,教好现有的学生。
心里有乡愁,眼里有家国 睢宁县官山中学位于苏皖交界处,是一所有着60余年历史典型的农村学校,作为这所学校的掌舵人校长彭跃龙10多年来坚守教学一线,从未离开课堂,以乡土文化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
他被徐州市教育局评为徐州市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被睢宁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校长 近年来,官山中学依托当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特色资源,构建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让学习真实发生;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模式,让课程资源丰富;构建学习型工坊,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要让农村学生有存在感,有获得感彭跃龙说,家国情怀是人的情感寄托和归属,承载着生命的印记,是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最本质的大爱 心里有乡愁,眼里有家国乡愁是家乡的一座山、一条河、一座桥、是老家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是家乡的传统技艺;是学校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本图书。
在官山人的记忆里,家国情怀的的根就在家乡陶艺、编织、石刻中,就在一草一木间,就在乡土文化里! 独特的山文化,连接这里的历史和未来 探寻名人古迹,收集民歌民谣,研究民俗民风,睢宁县官山中学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记录家乡元素,引领同学们感受乡土文化,感悟淳朴浓郁的乡情。
在睢宁县官山中学综合楼、教学楼内,都有乡土文化走廊在校园里的每一天,同学们浸润在家乡的历史文化中生动的图片和带着历史气息的文字流淌着浓浓的文化韵味 在官山中学校园文化墙上,当地一系列山脉绵延成的精彩画卷,映入同学们的眼帘。
由这些小山丘形成的官山镇独特的山文化,连接这里的历史和未来 官山中学利用当地资源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将身边的故事转化为课程资源,引导同学们学习家乡经济建设中的智慧,激发投身家乡建设的动力 官山中学基于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铭记乡愁,激发家国情怀项目,在彭跃龙校长的带领下编写了《乡村记忆》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的责任担当,培养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培植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的人文底蕴,培植勇于探究、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
官山镇,又一个世外桃源 在官山中学,丰富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诗词歌赋、一草一木中探寻家乡的历史,寻找自己的根,体悟乡愁,激发爱国情怀 在文学社,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写家乡的故事;在美术社,家乡的好山好水跃然纸上官山、龙山、赵山、白马河、龙河。
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画布上晕染开来,乡愁也在孩子们心中开出花来文学社的孩子们大胆地改编《桃花源记》,在他们笔下,官山镇成了又一个世外桃源 厚植家国情怀,让老师做孩子们的引路人立德树人全过程,最终还要指向教育质量。
彭跃龙说 在过去的几年里,睢宁县官山中学先后被授予徐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徐州市绿色学校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5月,学校申报了铭记乡愁,激发家国情怀品格提升工程。
将学习阵地转向大自然 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是官山镇生态循环农业的一大亮点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官山镇的循环农业为全县提供了绿色发展的好路子秸秆、食用菌、营养土、多肉植物,这些原本看似不相干的,却在全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效提升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官山镇《初中课堂教学与地方产业的融合》探究与实践活动,依托循环产业发展基地,转变传统的教学阵地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打破了学校的围墙,走进官山镇秸秆收储中心、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开展实地探究活动,学习的阵地由教室转向了大自然。
食用菌是如何走上餐桌的呢?官山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将食用菌请入课堂,同学们从传统教科书里走出来,近距离地触碰、解剖食用菌在鲜活、接地气的自然课堂中,同学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食用菌身上探索菌类植物生长的奥秘。
这些秸秆是怎么变成餐桌上美食的呢?官山中学的同学们面对秸秆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官山中学带领同学们走进官山镇秸秆收储中心,聆听工作人员讲解秸秆收储过程 在官山镇秸秆收储中心这个大教室里,同学们深入思考一根稻草转变为餐桌上的美食,进而体会循环产业所带来的环保理念和创新思想,增强了环保意识。
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探究循环产业发展的过程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同学们不再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课堂上、课本中接受知识,而是自发地投入到体验中,并在体验中感悟、观察、反思,并将实践所得应用于新的生活、学习情景中去。
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让农村孩子享有公平优质教育 官山中学有近2000名学生,住校生占了一半以上,很多还是留守儿童。
虽然教学设施、教学硬件和教学环境赶不上城里,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D打印机、马球装备、多旋翼无人机、穿越型无人机、可编程无人机、插件类机器人当这些厉害的东西进入一所乡村中学,美好的故事真的发生了。
2020年1月15日上午,睢宁县机器人教育实践基地一期在官山中学正式启用,这是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基地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委驻江苏联络办免费提供机器人教育器材,为基地培养3位机器人教育专业教师及教练员,向基地捐赠机器人相关图书1000册。
江苏联络办副主任虞群说:官山这个地方的教育水平,还有学生的素质都非常高,希望立足于人才培养,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官山中学,学校经常举办年级内部比赛、跨年级对抗赛,以学带赛、以赛促学孩子们操控着亲手制作的独一无二的机器人,完成一个个有趣和复杂的任务。
孩子们脸上挂着骄傲的笑容,专注的眼神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期盼,仿佛驰骋在疆场 这样的高科技教学和比赛启迪了孩子们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认知,孩子们收获了知识,激发了创意,展现了个性 2020年,全国青少年国防科技体育专项赛暨第32届江苏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选拔赛在南京开赛。
官山中学代表队作为护旗手出场开幕式,在全省展示农村学生的飒爽英姿在这次陆地排爆挑战赛中,官山中学的6名学生获得特等奖、1名学生获得一等奖、2名学生获得二等奖 开设机器人教学课程,丰富教育资源,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体验,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主动学习探索才能赢得未来。呵护农村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农村孩子的自信心,农村学校要创建平台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萌发的沃土。彭跃龙说。(曾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