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首页 新闻 洗煤工返乡当上“新农人”(洗煤工工资多少)

洗煤工返乡当上“新农人”(洗煤工工资多少)

洗煤工返乡当上“新农人” 张华敏(左)和农技专家查看麦情。 本报记者 白雪 摄 张华敏饲养了2000只雁鹅。 本报记者 于珑 通讯员 朱梦梦 初夏时节,万物繁茂沛县龙固镇镇西社区华…

洗煤工返乡当上“新农人” 张华敏(左)和农技专家查看麦情。

本报记者 白雪 摄 张华敏饲养了2000只雁鹅。

本报记者 于珑 通讯员 朱梦梦 初夏时节,万物繁茂沛县龙固镇镇西社区华科家庭农场一处十余亩的鱼塘里,成群的灰色雁鹅时而奔进鱼塘中游弋,时而跑上岸边争吃食物…… “鱼塘里放养了120万尾鱼苗,主要是青鱼、草鱼、鲢鱼和大头鱼等‘四大家鱼’,都是根据市场订单销往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的。

”34岁的农场负责人张华敏说,农场的水产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2000只雁鹅都是一岁多,它们食量大、采食快,消化能力也强,爱吃植物的嫩叶、茎芽和草籽,也采食其他水生杂草”张华敏说大约有1000只母鹅每年的中秋到次年春季产蛋,每只母鹅能产70枚以上的鹅蛋,每枚鹅蛋15元以上,每季鹅蛋的销售额105万元。

“每天早上5点,它们会准时跑出棚舍在活动场上绕着圈跑步,之后会分批到鱼塘里游泳,傍晚6点又会准时跑回棚舍”龙固镇农技中心胡新东说,这家农场的鹅蛋全部销往市场,主要用于孵化,公鹅和母鹅都是两年“服役期”,之后它们将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其销售额也超过100万元。

农场被周围的700亩麦田圈在中央,张华敏每天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着地里的麦子 “两台打捆机、两台拖拉机、一台‘雷沃’收割机、三台植保机、三台搂草机……我和合伙人王宋科都是农机‘发烧友’,咱俩爱农机就像小孩爱‘玩具’,看到哪有新型农机就买回来。

”在农场的三间大展厅里,10台各类新型农机刚刚接受检修,即将登场为主人出力 “龙固的小麦比其他乡镇熟得早,预计6月3日前后就会进入收割期,届时10台农机一齐上阵,一天半就能收完700亩小麦了”张华敏说,“今年的麦子是近些年长势最好的一年,预测每亩地能收1000多斤,比去年高100斤左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咱要跟上潮流才行。

”张华敏说,近年来,他成了“云端”种地的“尝鲜者”,实时在线观测小麦生长情况,及时做好田间管理 近年来,龙固镇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扎实推进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三乡工程”土生土长的张华敏是人才下乡的典范,他的农场带动了100多名农民创业就业。

2009年6月,21岁的张华敏大学毕业后进入徐矿集团一家煤矿做洗煤工2015年春天,他得知家乡正大力扶持微企发展,就打算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优势,致力于发展有机生态食品和农村电商他决定回到龙固开办家庭农场。

“镇党委、政府积极给我们资金支持,不仅解决了创业初期的难题,还为后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张华敏说,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发展方向,农村为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外面千好万好都没有家乡好,广阔田野大有可为,希望让更多人发现农村的‘宝藏’,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留下当‘新农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睢宁论坛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snlt.cn/44400.html
广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睢宁新闻网

新闻来源:睢宁融媒体中心,睢宁新闻网资源。记录美好生活记录美好爱。爱睢宁爱家乡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 snlt88@88.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