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开展移风易俗“六个一” 建设文明乡风促振兴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农村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在徐州沛县,当地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从理念转变、内容创新、制度完善、亮点打造等层面不断探索,向歪风旧俗亮剑,着力推动形成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4月27日上午,沛县移风易俗志愿者聘用仪式在栖山镇胡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33名唢呐协会会员递交了移风易俗承诺书成为移风易俗志愿者而在之前的3月下旬,沛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六个一”活动——树立一面旗帜、寻找一个典型、写好一个村规民约、建好一支志愿者队伍、举办一次集体婚礼、举行一次群众性移风易俗文化文艺活动。
为什么要搞“六个一”? 长期以来,沉重的人情、高额的彩礼,让乡村贫困农民始终走不出贫困代际传递的怪圈要想走出贫困,须先从思想观念上脱贫 当地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彩礼普遍在10万元左右,北部相对经济发达的农村高的能达到30万元,还要求县城有一套房、有一辆车,很多普通家庭不堪重负。
在沛县史志《嘉靖沛县志》的文字记载中,几百年前的沛县却不是这样的:(沛)地邻邹鲁,人务稼穑,敦尚礼仪……婚不论财,人知教子……这段话讲了那个时代沛县人的很多优秀品质,其中“婚不论财”是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如今,社会发展了进步了,可是这令人羡慕的风俗人情却不见了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更加渴望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沛县紧紧围绕这些需求,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全面振兴乡村文明,注重拓展新时代乡村文明内涵,乡村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负人情债。
要围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目标,坚决破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要求全县领导干部要带头倡树文明新风 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遏制不良习俗,形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转变,3月下旬起,沛县在全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六个一”活动。
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通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第一个“一”是树立一面旗帜沛县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带头倡导移风易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自家做起,主动引导好子女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及时劝阻、制止各种陈规陋习和违法乱纪行为,树立起标杆和向导,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
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党员干部婚丧行为要主动向所在党组织报告,严控宴请范围和酒席规模标准,严禁大操大办、严禁收受亲属以外人员的礼品礼金,严禁大范围请客、借机敛财 第二个“一”是寻找一个典型。
沛县注重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积极选树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各镇各街道、社区每个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寻找典型活动,要注重典型的带动性和示范性,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积极带头要注重典型的可复制性和普适性,既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又要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匹配。
第三个“一”是写好一个村规民约沛县要求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民俗俭办、习俗不办”写进村规民约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开会、张贴向村民公布,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以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文化引领群众,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
建好用好“道德讲堂”,以正面典型引领,反面事例警示来宣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真正把“道德讲堂”打造成道德教化的主阵地,成风化人的主战场 第四个“一”是建好一支志愿者队伍沛县要求各单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成立一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组织,注重吸纳红白理事会、“五老会”、大佬执协会、流动宴席经营协会成员、协商议事会成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勤俭节约办宴席”各项举措,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
第五个“一”是举办一次集体婚礼坚决抵制“天价彩礼”,倡导举办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绿色节俭、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力求婚礼既有仪式感,又俭朴温馨,树立时尚文明的婚俗新风废除陈规陋习,杜绝讲排场、摆阔气、互相攀比的婚嫁旧俗,反对过度闹新娘、闹洞房等低俗和不文明行为。
第六个“一”是举行一次群众性移风易俗文化文艺活动沛县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举行适合本地的群众性移风易俗文化文艺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创作具有本地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通过广场舞、秧歌、唢呐班等群众文化活动,依托“好人评选”机制、“文明村镇”评选机制、“善行义举榜”等方式,弘扬良好家风、村风、文明新风。
7-9月是组织实施阶段,各有关干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对“六个一”活动开展及作用发挥情况、各村村规民约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明确推进措施同时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批评和抵制,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10-12月是巩固提升阶段10月,对移风易俗“六个一”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进,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一套适合全县实际的移风易俗工作体系,将移风易俗“六个一”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常抓不懈,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移风易俗“六个一”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一次针对社会时弊陋俗的改革,是一项顺应群众期盼,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按照当地统一部署,沛县各镇将发挥主体作用,明确工作职责,全面履行属地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好移风易俗工作各项任务。
对各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情况将作为推荐、评选文明村的前置条件,作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的重要条件 此外,沛县还把移风易俗“六个一”活动工作纳入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投入保障和支持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风尚,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为广袤的农村大地带来怡人心脾的新气象、新风貌,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扎实基础。
编辑: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