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登上央视 (记者 袁增德)6月5日,值世界环境日之际,10点44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了消息《江苏徐州 农膜回炉重造 减少塑料增量》,时长2分31秒,对睢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进行了重点关注。
报道指出,除了日常生活,农作物生产也有塑料的身影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要使用超过145万吨的农膜,占到全球总量的75%,而农用塑料地膜在自然条件下是很难降解的,残留地膜会更使土地板结农作物减产,睢宁对于有效地处理农膜这把双刃剑给出了答案。
眼下,睢宁的6万亩大蒜接近收获尾声,这两天李集镇村民卜凡荣正忙着组织人手采摘自家的30亩大蒜除了大蒜,地里这些守护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的150公斤农用地膜,也是卜凡荣的重点收获对象 上几年,种植大蒜都是每年在减产,就发现这属于地膜的问题。
农技人员说地膜如果不清理出来的话,直接会影响土壤变质,造成减产卜凡荣告诉记者,过去废旧农膜回收价格低、运输路程远,导致农膜被随意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几年,睢宁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18个废旧农膜回收点,覆盖了当地100%的行政村,卜凡荣的废旧农膜只要拉到两公里外的回收点,就能以每公斤两元的价格出售,而这笔钱相当于她购买农膜总花费的15%。
全县农膜的使用量大约在1200吨,通过各镇、街道的回收网点和社会上的废品回收网点共同回收,每年可回收废旧农膜大约1000吨睢宁县农业农村局绿色发展科科长胡永告诉记者 回收之后的农膜处理才是减塑的关键,记者在位于睢宁的中再生徐州分公司看到,来自周边5个省份的废旧农膜都会在车间内的全自动化造粒机里加工成塑料颗粒或者切片,而这些二次再生的产品将运往下游企业生成地膜、大棚膜等,继续投入农田使用。
农膜原料生产在我们厂占比较大,仅我们一家企业每年就有3000吨左右农膜在上下游体系中循环利用中再生徐州分公司负责人宋国平表示 睢宁环保工作被央视关注并非偶然近年来,睢宁全力打好全面绿色转型主动仗、环境综合治理翻身仗、生态治理修复争先仗,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驰而不息抓好环境保护。
一方面,睢宁更高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双控双减、土壤污染防治、国考断面水质提升,持续攻坚扬尘污染治理,着力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保持PM2.5浓度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睢宁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地、湿地保护,加快生态河道和幸福美丽河湖建设,深入推进18个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努力打造天蓝水绿景美的生态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