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茧子”变“红票子” 宿迁蚕桑农笑开颜 最近,宿迁市处处是丰收的景象,蚕桑产业也不例外,蚕农们抢抓农时摘茧、售茧,蚕种厂工作人员则忙着繁育优异蚕种,确保增产增收 蚕农“白茧子”变“红票子” 上午十点,记者在宿豫区仰化镇涧河社区一处蚕桑养殖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摘蚕茧,只见他们将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蚕茧从结茧网中摘下,放在盆子里,期待卖个好价钱。
蚕农唐晓菊说:“茧子卖过然后就是桑园里划桑,打药,治虫,为秋蚕做好工作准备” 唐晓菊从事养蚕工作已经有四个年头了,今年她一共养殖80张春蚕,经过三十多天的精心饲养,终于迎来了春蚕化茧,丰收后的唐晓菊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蚕农唐晓菊说:“(养了)64亩地,一张像我这大户也只能在六七十斤,价格能在二十五六(一斤)” 春蚕丰收遇到了三夏大忙,唐晓菊的基地人手不足,为了保障这批春蚕能够及时摘茧销售,唐晓菊也是带着工人们加班加点。
蚕农唐晓菊说:“目前今天晚上肯定要加班,如果不加班的话茧子采不出来,也就是今天明天必须卖茧” 随着一张张蚕茧采摘完毕,蚕农们带着一筐筐的蚕茧来到蚕茧售卖点出售,收购公司工作人员有序进行验茧、定级、过磅、开票、结算。
记者了解到,今年蚕茧的水分和上茧率都达标,蚕层厚度以及整洁度也都符合制丝要求,收购现场一派热闹景象 收购商徐雨强说:“今年的价格比往年也还行,二十三、四左右,蚕茧质量也还好,比往年高强多了” 据了解,目前宿迁市桑园面积在3万亩左右,每年蚕茧发走量在2万5千张左右,年产量约1400吨。
为了保障养蚕户每年都能够有个好收成,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蚕桑站大力推行清洁化养蚕技术,注重养蚕标准化提升,定期到农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蚕茧质量普遍提高 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蚕桑站站长何井瑞说:“虽然说这几年受市场影响,国际价格偏低,但是我们蚕茧的价格,在我们宿迁这一带,基本上是稳定在20块钱以上,像今年价格已经达到了23~26块钱一斤,它的总体效益相对于单纯的种粮模式更高。
” 蚕厂育种忙 助力增产增收 在宿迁蚕种厂,蚕农也在紧张忙碌着,他们将小小的蚕蛹分出雌雄,等待蚕蛹变成蛾子,配对后产下优质的蚕种 宿迁蚕种厂厂长陆天启说:“你看像我们手里拿的一个是雌的,一个是雄的,从专业角度来讲,这个雄的,在第二环节上这一块,它有一个黑色小点,这是它的生殖器的特征,我们就是通过看它的特征,来进行雌雄鉴别。
”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正在挑选的蚕种是中系品种,挑选好后将于日系品种进行杂交,这样产下来的蚕抗性强、产量高繁育出来的“蚕宝宝”能够充分满足周边养殖户的需求 宿迁蚕种厂厂长陆天启说:“我们通过品种繁育,逐渐寻找适合于我们地方蚕桑生产的优质品种,这样对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益,打下良好基础。
” 受气候影响,宿迁市养蚕主要在春、秋两季,现在蚕种厂正在培育的蚕种,是在秋季售卖给蚕农养殖的 宿迁蚕种厂厂长陆天启说:“比如说春季,我们现在是养到2到3批,秋季是养到3到4批,就是为了提高生产量,节省劳动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
” 除了蚕种培育工作之外,蚕种厂还回收蚕农养蚕剩下的干桑叶,统一售卖到安徽做成中药药材,让蚕农们在销售蚕茧之余,还能再多一笔收入 蚕农姚先生说:“种了二、三亩(桑树)地,价格也还可以,20多块钱一斤。
桑叶还能卖1000多块钱” 收购商陆宏益说:“今年桑叶挺多的,也是高产。今年到现在收了应该有四五十吨了,往年都没有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