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头版关注睢宁就业服务创新工作 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头版以供需精准对接 就业高效匹配为题,对睢宁县以政策找人实现人社就业服务直达、快享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报道 文章以李集镇居民王荣办理社保补贴的经历为例。
我居家工作,做小饰品加工人社局工作人员建议我办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国家每个月给补贴一半社保费用现在负担不重,老了有保障!王荣的话代表着睢宁很多打工人的心愿:能在家门口工作,有负担不重的个人社保 文章指出,对此,县人社局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将就业服务和社保政策更精准直达、快享。
把招工用工信息推送到求职者面前,将人
文章写道,李集镇是全国最大的小饰品(发饰)加工基地之一,年产值达62亿元在省级劳务品牌大李集东方饰品巧匠带动下,李集周边地区从事小饰品加工的巧匠多达12万人 县人社局工作人员发现,李集镇的巧匠们大都符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办理条件,但参保比例并不高。
为此, 县人社局在灵活就业群体中有针对性地宣传社保补贴政策,扩大了社保覆盖面 文章中提到,长期以来,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难题县人社局开展信息找人行动,点对点服务求职者和用工企业 在就在睢宁服务平台上,已有22.75万外出务工人员登记信息。
依托平台,县人社局全面采集县外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睢宁籍大学毕业生、重点企业四大主体信息,建立完善用工监测机制睢宁还搭建供需招聘服务平台,促进劳动者家门口就业今年6月,睢宁上线e就业人才网,全面梳理摸排求职信息,整合企业岗位资源,切实提高招聘服务实效。
目前,已有561家企业入驻e就业平台,累计上线职位2343个,其中753个用工岗位已落实用工 把就业援助、养老保险办理、创业贷款办理等业务带到村一级,让群众少跑路文章高度赞赏了睢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做法。
文章指出,睢宁构建了1+5+N立体公共就业服务网络,除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外,在企业聚集的园区设立5个就业企航港,在乡镇和社区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横向将援企稳岗、技能培训、就业扶持政策向平台集聚,纵向将服务层层下沉,送到企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