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各位亲爹亲妈们为孩子找对象的事都操碎了心,为了孩子能走入婚姻,恨不得拿出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使他们就范近日有新闻说开封有一群大叔大妈不畏严寒,在冬夜里聚会帮子女相亲我看了真是替这些大叔大妈捏一把汗,这么冷天,身体可还撑得住?能做到这份上,您是有多着急? 。
大妈们公园内帮子女相亲现在很多公园都变成了相亲角,这些地方出镜率最高的都是中老年人,很少见到适龄青年大龄单身青年这个标签已经产量严重过剩了这个现象的背后有着人口、社会、文化各种层面的原因八零九零后的生活方式相比父辈几乎已经彻底改头换面,婚姻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弱化。
不管年轻人是主动选择不婚还是被动无奈单身,现实结果对父母来说都一样,剩下了
把结婚生子过日子看做天经地义的父母们可是都坐不住了,如何把孩子们的生活引向他们眼中的“正轨”成为了他们的重要任务,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三个字“不能忍!”面对“毫不操心”的子女,他们只好亲自上阵。
公园相亲角新闻里,那个开封大妈说不敢让孩子知道,怕孩子会觉得自己事儿多,但是自己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好我想问,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很多父母总是在做着他们以为是为孩子好的事给他们吃他们不愿意吃的东西,不需要穿的衣服,不喜欢看的书,还要为他们找他们不一定会喜欢的人。
我们总是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都在为孩子而活仿佛他们生命的全部价值就是孩子,所以孩子必须要健康,要优秀,要生活的好,还要像他们一样正常的结婚生子孩子要过着他们认为好的生活他们才能够安心。
孩子什么感觉呢?压力、窒息、自我被剥夺,没有自由,为了做到“百善孝为先”,他们不能有自我,他们要为父母开心而活,他们不能从家庭系统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成为真正的自己因为那样父母会担心,会失望,会生气,而自己会陷入深深地内疚感。
如果我不听父母的话,对不起他们的养育之恩;如果我让父母失望,对不起他们的辛苦付出;如果我不结婚找对象赶紧给他们生个孙子抱抱,我就是不孝!你看我妈我爸为了我找对象的事,大晚上的在外面挨冻,我怎么忍心再让他们难过伤心?所以我必须得赶紧找一个对象好给他们交差,让他们放心。
这样大叔大妈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吗?孩子就真的会过得幸福吗?
俗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子女们的婚恋观已经随时代改变,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面对父母的逼婚,大多都避之不及因为来自父母的压力让他们乱了阵脚有个朋友从大学起就开始应对这种压力她为了封住母亲的口,不停地相亲,只要符合条件看得过去就谈。
每次觉得不合适拒绝对方之后,都会被母亲指责为太挑剔,“人家能看上你就不错了”(这个朋友是个一米七的大美女)她不明白为什么每次都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自己在母亲眼里就像过期的白菜一样急着想甩卖掉她从来不知道爱上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因为她根本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去体会。
遇到比较喜欢的带回去见家长,却被母亲挑三拣四的看不上眼,处处刁难,最后只得分手还有个朋友,被母亲逼着相亲,把全城的相亲会都去了遍甚至有些人经由不同的人介绍,相了两三次,再次见面两人都哑然失笑后来遇到一个在机关工作的男生,才见了几面,母亲觉得很满意,就和男方的母亲商量好,催着办了订婚仪式,请了双方的家人,而她却是最后一个知道时间地点的人。
仪式上除了尴尬就是尴尬订婚没多久两人还是分手了,因为两人都并不满意对方只是觉得到了年纪,又有家人给的压力才不得不暂时妥协
中国的亲子关系始终纠缠在一个矛盾中:孩子想独立而因为愧疚又无法从心理上分离,父母希望孩子独立却又为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始终无法真正放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过多的干涉,过度的愧疚感都只会激化这个矛盾与此同时所有问题造成的焦虑感都会在父母和子女之间传递。
因为他们太近了,近到没有彼此之间的心理空间来让人喘息片刻如果父母能够真的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让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自己能够专注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兴趣爱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是真的为孩子好如果子女能够真正从心理上成长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理性的选择自己的工作、婚姻,自给自足,又能给父母足够的关怀和照顾,才是真正的孝顺。
(文章均是1-5年内的旧版资讯整合在论坛,记录往事)